查看原文
其他

藏策:观看与“凝视” | 公益讲座

藏策 影艺家 2021-04-28

扫描二维码

免费听讲座



悬置了“凝视”,才是观看的开始。

什么叫“凝视”?

源自雅克·拉康的“凝视”理论。

“凝视”并不是你在专注地观看,而是来自他者的目光在看你。“凝视”位于你观看的“灭点”,所以,你始终都在被“凝视”之中,而你并未察觉。


雅克·拉康


威廉·弗卢塞尔在《摄影哲学的思考》一书中,对“老法师”式的摄影,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:


这种摄影狂热,即永远在重复同样的东西(或相似的东西)最终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,拍快照者如果没有了相机,就觉得自己失明了:这成了一种药物成瘾。拍快照者从此只能透过装置(相机)并且在摄影的范畴中看世界。


……所有纪实摄影也是如此。纪实摄影者和拍快照者没有不同,关注的总是从同样的视角去拍摄更新的场景。


当主体的观看被他者的“凝视”彻底覆盖时,主体的观看就成为了“睁眼瞎”的观看。摄影技术的机制,以及所有“真”与“美”的机制,就是他者目光对主体的“凝视”。

为什么说如果没有了相机,他就觉得自己失明了呢?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眼睛。当一个技术控在吹嘘他对技术的掌控多么完美时,同时也意味着他已被技术所掌控,成为了技术程序的奴隶,不是他在使用相机,而是在被相机所役使。

当某大师吹嘘他拍的照片可与亚当斯媲美,或可与布勒松、马克·吕布媲美时,也意味着他只会用安塞尔·亚当斯、布勒松和马克·里布的眼睛看世界了,而他自己的眼睛已经失明了。

对于学习当代摄影的“新锐”而言,“凝视”着他们的他者目光,只不过是从安塞尔·亚当斯、布勒松和马克·里布,转换成了森山大道、埃里克·索斯和南·戈尔丁们而已,到头来也还是在为别人按快门。


马克·吕布


经常会看到类似的话——用什么器材不重要,用头脑拍片才是关键。然而真正的问题却是:当你的头脑被技术所役使,被“方法论”所左右……质言之,被他者的话语所占据后,你还有属于自己的头脑吗?在你还没拿起相机来的时候,脑子里就早已经被各种“风光攻略”、“纪实攻略”或是各种“当代图式”之类的陈词滥调占据了,端起相机后,又是满脑子的“三分之一构图”、“决定性瞬间”或是索斯、深濑昌久……那你的所谓头脑,其实就是别人的头脑,你的观看就是他者对你的“凝视”。

所以,找回属于自己的头脑,唤醒自己的主体,才是用脑拍片的关键。比如,暂且把各种成见各种陈词滥调以及各种“方法论”,都放进括号里别去想它,来个现象学式的“悬置”——悬置主体的先入之见和客体的背景知识——或许就能破解现实中的幻象而洞悉事物“本身”了。


森山大道


观看的前提,就是尊重图像本身。如果只把图像当成一种记录或是所谓“艺术”的表达,那你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看见。图像是不透明的,不能被抽象,不能被化约——不仅不能被语言所化约,甚至也不能被图像自身所化约。只有你不再役使图像,图像才会不再役使你。摄影界常说要“用图片讲故事”,讲的其实都是拍摄对象的故事——所谓的报道摄影。但在今天,我们需要的恰恰是将拍摄对象的故事“悬置”起来,而让图像自身的故事获得其主体性的言说。



/ 公 益 讲 座 /


(1)时间:6月14日20:00—21:30

(2)形式:语音直播+PPT+互动

(3)平台:千聊直播间—影艺堂

(4)报名方式:长按下方二维码,即可免费报名

(5)讲座支持永久回听


长按二维码,免费听讲座



/ 特 邀 嘉 宾 / 

藏策


艺术理论家、独立策展人。在以符号学方法研究当代艺术理论方面颇多建树,创建“超隐喻理论”与“元影像理论”,在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,任第26届国展评委、北京国际摄影周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国内多个大型影展的评委、学委等职。


著有《超隐喻与话语流变》《元影像理论与元语言研究》等著述,以及学术论文、理论批评、散文随笔等百余篇。策展“山水与风景的对话”“文献之上”等大型影像艺术展,从事文学与视觉艺术两个领域的“元理论”研究,获国家级最高个人成就奖——中国摄影金像奖(理论奖)、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“最高学院奖”及“飞马杯优秀策展人”荣誉称号等。



/ 讲 座 回 顾 /





▼ 点击阅读原文,学习摄影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